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、防范及应对能力,切实筑牢社区金融安全防线,2025年10月24日下午,我校“网络安全宣讲团”在教育社区举办了以“守护钱袋子,护好幸福家”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金融知识科普活动。

此次活动以“理论+互动+实践”为核心,采用“PPT讲解+情景剧演绎+知识问答”的立体化形式,让专业知识更易理解、更易吸收。开场强调了社区工作者在居民金融安全守护中的关键“前哨站”作用,随后通过小短片、真实案例图片,揭秘了虚拟货币、养老服务、消费返利等多种非法金融活动的“新伪装”,让参与者清晰认识到其“未经批准、面向公众、承诺收益”的共性特征。

案例拆解,揭秘“新伪装”:宣讲团成员通过PPT展示短视频、真实案例图片,重点剖析虚拟货币、养老服务、消费返利等领域非法金融活动的“新套路”,明确指出此类活动“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、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、承诺高额固定收益”的三大共性特征,帮助参与者快速建立识别标准。
情景演绎,还原应对场景:原创情景剧《贴心的投资顾问》生动还原防范场景——社区网格员小李、专干张姐发现居民王阿姨陷入非法集资质押陷阱后,第一时间联动其家属小张,凭借对非法金融活动特征的精准判断和耐心沟通,成功劝阻王阿姨,避免财产损失。演出后,现场围绕“如何快速识别骗局”“居民已投钱时的沟通技巧”等话题展开讨论,进一步强化实操能力。
口诀总结,简化防范要点:在“授人以渔——防范‘三字经’”环节,宣讲团提炼出“五点警惕、三个一律、三个切莫”的防范口诀,如“保本高收益,是鬼话!索要身份证,是圈套!”等通俗表述,便于社区工作者记忆与向居民普及。同时,宣讲团还建议将口诀印制成宣传单、张贴于社区公告栏,推动防范意识深入社区每个角落。
趣味问答,巩固学习成果:活动最后环节设置“金融知识大比拼”,以趣味问答形式检验学习效果,答对者可获得定制小礼品。该环节不仅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,更让非法金融防范知识在互动中得到巩固.

此次活动成效显著,为社区金融安全建设注入实效力量。对社区工作者而言,活动提升了其识别、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专业能力,助力其成为社区金融安全的“一线卫士”;对社区居民而言,活动通过具象化的案例与互动,让抽象的金融风险变得可感可知,有效增强了自身财产保护意识。此次活动为“全民防范非法金融活动”搭建了社区场景下的实践载体,有助于进一步维护金融秩序稳定,为构建安全、健康的金融环境贡献社区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