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学普及 > 正文

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系列:水运仪象台

2021-05-28 13:39:42   发布:高全归      点击:

水运仪象台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、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。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、演示天象的浑象、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间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,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。根据《新仪象法要》记载,水运仪象台是一座底为正方形、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木结构建筑,高大约有12米,底宽大约有7米,共分为三大层。

《新仪象法要》的记载

上层是一个露天的平台,设有浑仪一座,用龙柱支撑,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。浑仪上面覆盖有遮蔽日晒雨淋的木板屋顶。为了便于观测,屋顶可以随意开闭,构思极为巧妙。露台到仪象台的台基有7米多高。

复原的水运仪象台结构图

中层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,里面放置浑象。浑象天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之下,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,靠机轮带动旋转,一昼夜转动一圈,真实地再现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变化。

下层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,设有向南打开的大门,门里装置有五成木阁,木阁后面是机械传动系统。

水运仪象台内部结构示意图

宋元祐元年(公元1086年)开始设计, 宋哲宗元祐三年(即1088年),水运仪象台研制成功,到元祐七年全部完成。

金兵攻入汴京后,掠走了水运仪象台,运至燕京。由于一路颠簸,机枢齿轮多有损坏,难以使用。再加上汴京与燕京的地理纬度不同,即便是使用也已不再精准;后又遭雷击,浑仪跌落。最后在金被元吞灭的战争中,水运仪象台终告毁亡。(文/物电学院天文协会)

苏颂雕像


下一篇: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系列:简仪